国内领先的文化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文化赋能 数据立信

行业动态 招投标
回顾五年 首都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2018-01-19  来源:北京市体育局办公室  [大] [中] [小]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以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不断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市、区全民健身工作实现“三纳入”全覆盖,并向“多纳入”拓展。市民健身意识增强,全市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近650万人。市民体质稳步提升,《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89.2%。全民健身设施多元化发展,全市100%的街道(乡镇)、有条件的社区和100%的行政村建有体育设施。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0075个,配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8261套、市级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的全民健身专项活动场地3910片,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2778个、体育特色村试点200个。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体育社团实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共有市级体育社团87个、区级社团531个、健身团队7893个。全民健身体育节、“一区一品”群众活动形成品牌,市体育大会、“三大球”比赛等社会组织的体育活动焕发生机,舞龙舞狮、赛龙舟等民族传统健身活动彰显特色。科学健身方法日益推广,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49998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数7277人。

竞技体育水平成绩斐然,“三大球”摘冠夺桂

  北京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在世锦赛、世界杯等比赛中共获得42人次第一名、15人次第二名、16人次第三名。参加天津全运会获得金牌30枚、银牌14枚、铜牌31枚,所获金牌、奖牌和前八名项次数全面超越第十二届全运会,其中金牌数为第五届全运会以来最多,竞技体育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参加仁川亚运会获得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4枚;参加里约奥运会获得金牌8枚、铜牌3枚,金牌贡献率位居全国第一,是历届奥运会北京选手获得金牌最多的一次。成立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组建了16支市级竞技冰雪专业队伍,实力稳步提升,第八届亚冬会北京首获花样滑冰双人滑冠亚军;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共建雪橇国家队和北京首钢冰球国家队俱乐部。北京首钢男女篮球队、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成绩优异。体育科研立足训练、聚焦前沿,为北京体育发展保驾护航。

冰雪运动科学谋划,发展驶入快车道

  经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牵头起草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和7项配套规划,将北京市冰雪运动发展纳入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大局,是全国首个以地方政府名义出台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绘制了“1248”发展蓝图。建立了北京市冰雪运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合13家委办局,成功举办了三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打造40项市级冰雪体育赛事及群众冰雪活动,13个区创建了“一区一品”群众冰雪品牌活动,举办106项区级冰雪活动,群众参与冰雪热情持续升温。组建了5支北京市级冰球和滑雪项目后备梯队、83支区级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大力开展冰雪进校园工作,命名5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青少年冰雪赛事如火如荼。统筹协调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全市共有雪场22座、室内外冰场71片、嬉雪场地37个,全力推进市冰上运动基地建设。

青少年体育固本强基,后备人才培养开创新局面

  成立市级青少年体育职能部门,青少年体育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体教两家密切协作,共谋青少年体育发展。全市拥有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达到23508人、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14个、国家级传统校26所、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211个、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俱乐部5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6个、国家级校外体育活动中心2个。评定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12所、青少年三大球基层网点校463所、三大球重点示范校77所、重点运动队130支,培训师资2086名。精心打造北京市青少年篮球和排球冠军赛,成功举办北京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参赛总人数创历届新高。

体育产业实现量质齐升,新兴业态凸显活力

  体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3.2%,总收入年均增幅15.35%。2015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21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92%;体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0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9.6%,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休闲健身服务业内容不断丰富、项目品牌形成,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明显提升,体育培训和体育中介市场逐步扩大,体育销售和体育会展首都优势凸显,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日趋融合发展。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北京体育彩票产品结构不断完善,运营能力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项目补贴、项目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针对体育竞赛表演业、全民健身服务业、职业体育俱乐部、群众性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等行业进行扶持,共扶持体育产业项目302个,投入资金19.68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约36亿元,体育产业投资主体初步呈现多元化,为培育体育市场、提供体育产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赛事接连成功举办,彰显国际体育中心影响力

  举办了一届精彩绝伦的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全面实现了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肯定。成功举办了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赛、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等一系列国际高水平赛事。冬季项目赛事增多,时间和空间分布日趋合理,形成了多元化赛事格局。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办赛。裁判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项目一级以上注册裁判员总人数达到2781人。

  • 30万+文化企业

    多维度搜索企业,支持有无联系方式、是否获得融资、是否获奖等高级筛选条件

  • 2万+获奖企业

    北京文化企业各种排行榜单和获奖名单。

  • 权威来源

    数据与国家权威网站同步实时更新

  • 全量数据

    工商数据,法律诉讼,新闻动态,企业年报等全量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