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的文化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文化赋能 数据立信

行业动态 招投标
大咖授课、研讨“烧脑”,朝阳文创“百园工程”培训班东亿开讲
2019-05-22  来源:  [大] [中] [小]

5月9日-10日,朝阳区文化产业“百园工程”园区运营管理培训班(第一期)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举办。活动邀请市、区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园区运营领域精英等,就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政策、投融资、招商、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专业培训辅导,为文创园区搭建交流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品质和贡献度“双提升”。

本次活动由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和全国老旧厂房协同发展联盟联合主办。

1.jpg

精准制定培训内容,重在“实效”

朝阳区文化产业“百园工程”园区运营管理培训班在“实效”二字上下足了功夫。“我们本次组织的培训班,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结合前期开展的园区大走访、大调研,重点对园区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及授课老师邀请。”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道,培训的内容包含了政策环境、招商策略、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品牌活动策划、创新孵化等园区运营管理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旨在打通园区运营发展过程中的经脉,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园区品质。

“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我们听了十分受益。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园区的运营管理者,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园区的运营管理能力成为下一步园区发展深耕的重点,如果发展思路、运营理念和运营能力跟不上,很可能会被同行甩在后边。”参加培训的一名学员说道。

2.jpg

“分享+研讨+指导”促进园区交流互鉴

据介绍,培训班一改以往“老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传统模式,大胆创新,采取开放式、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由授课老师主持,围绕园区运营管理中的重要话题,分组讨论研究,最后由老师点评,加强指导老师与园区、园区与园区之间的直接互动、深度交流和经验分享,活跃学习氛围,提升培训学习的实效性。

此外,在每节课前,培训班都安排了园区经验分享交流环节。这些参与分享的园区都是在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品牌活动策划、创新孵化、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的园区。

在为期2天的培训中,751时尚设计广场、郎园vintage分享了品牌活动策划方面的“大思路和小技巧”;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北汽双井文创园分享了在打造专业化、精致化的园区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做法;国投尚科、瀚海科技作为创新孵化型的园区,也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分享了如何为园区打造创新孵化环境、提升创新孵化能力。

“非常有幸能参加这次培训,我们收获很大。”一位通过全国老旧厂房协同发展联盟参加培训的京外学员说道。“通过老师授课培训,我们不仅对园区运营中的众多困惑有了答案,同时通过培训班中的研讨交流、园区课前分享等环节了解到其他园区成功经验做法。之前在运营管理中遇到问题,总是自己在较劲脑子想,现在大家坐下来,围绕共性问题深入交流、思想碰撞,在很多发展思路上都有了新的思考。这样交流探讨的机会非常难得,希望这样的培训班能够多办。”

3.jpg

“深耕细作”打造一流营商营文环境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按照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整体规划,在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力推进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发展。截至2018年底,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企业注册数达到3.9万家,引进培育了宣亚国际、掌阅科技等90家上市文化企业(含新三板),天下秀、得到APP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聚集了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万达文化、恒大文化、苏宁文化、映客直播、腾讯影业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成为中国文化企业最聚集的区域。

在国家文创实验区的带动下,朝阳区文化产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态势。“腾笼换鸟”成果显著,已有798艺术区、751、莱锦、郎园、懋隆、恒通、惠通、塞隆、吉里、E9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80余家,其中,通过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文创园区60余家,建筑面积超300万平方米,为全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出有效路径,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新地标和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


  • 30万+文化企业

    多维度搜索企业,支持有无联系方式、是否获得融资、是否获奖等高级筛选条件

  • 2万+获奖企业

    北京文化企业各种排行榜单和获奖名单。

  • 权威来源

    数据与国家权威网站同步实时更新

  • 全量数据

    工商数据,法律诉讼,新闻动态,企业年报等全量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