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的文化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文化赋能 数据立信

行业动态 招投标
国家文创实验区启动知识产权服务周活动,专家现场“坐诊”
2019-04-22  来源:  [大] [中] [小]

4月19日,国家文创实验区举办“4·26”知识产权服务周主会场活动,以“问诊文化企业,聚焦版权保护”为主题,邀请政、产、学、研方面的专家现场“坐诊”,一对一答疑,帮助文化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自国家文创实验区内的70余家文化企业、150余人参与活动。记者了解到,“4·26”知识产权服务周期间,国家文创实验区将采取“1+4”的形式,举办1个主会场活动、4个分会场活动,助力区域文化企业强化版权保护,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张武军、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秘书长韩志宇等专家出席活动。

1.jpg

此项活动由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分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文创实验区企业信用促进会承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协办。

知识产权专家“坐诊” 精准服务企业版权保护

“4·26”知识产权服务周主会场活动设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服务项目展示”与“坐诊答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精准服务。

微信图片_20190422112650.jpg

“近年来,文化企业被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所困扰,主要体现在保护意识差、专业团队缺、维权成本高、资金限制大、求助渠道少等方面。”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服务项目展示环节,国家文创实验区经过前期多重比对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筛选出一批优秀服务机构及项目,向区域内文化企业进行推介,现场邀请了首版科技、中视瑞德、知产宝、中细软集团等版权专业服务机构代表进行服务项目展示,便于有需求的文化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短视频算不算是版权作品?”“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离职的话,自身代码安全如何保障?”坐诊答疑环节,企业代表纷纷举手提问,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秘书长韩志宇、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李自柱、国家文创实验区知识产权专委会主任刘铭、中视瑞德执行总裁刘易航等专家登台,面对面解答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企业提升版权保护的能力与水平。

“我们是一家公益组织,现在正在面临版权诉讼,正好有做这个机会能跟专家交流。”现场一家企业代表告诉记者,该企业于2014年帮会员单位建立了一个小网站,2018年网站关停,但是2019年收到了一家企业的版权诉讼,称网站的一张图片侵权。

“中国的著作权法,不以是否用作商业用途为前提,只要使用就会涉及到著作权问题。” 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秘书长韩志宇表示,网站关停并不能代表没有侵权行为,首先要明确自身是否获得原作者授权,再确定对方是否获得了该作品的版权,然后搜集证据积极准备应诉。

3.jpg

记者了解到,“4·26”知识产权服务周期间,国家文创实验区特色园区举办4个分会场活动,共同营造良好氛围。4月17日,尚8国际广告园举办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从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分享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经验;4月24日-26日,铜牛电影产业园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版权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越、民盟知识产权研究专家等一行走进园区企业,讲解知识产权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4月24日,竞园举办现当代书画作品鉴赏与收藏价值分析暨文创作品版权保护沙龙,普及文创作品版权保护法律知识,倡导文化企业保护艺术家的创作成果;4月25日,三间房动漫大厦举办文化企业知识产权咨询活动,邀请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朝阳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分中心工作人员及志愿专家到场,为企业讲解职务作品版权归属、种类问题,配音及音效版权问题,改编作品等相关问题。

下一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开展知识产权“一、十、百、千”计划:坚持一条主线。以文化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以版权保护服务为重心,努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十家专业版权服务机构。加强与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的合作,扩大实验区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规模,增加知识产权企业参与数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版权服务。培育知识产权服务百名志愿者。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培训学员、企业走访,扩大国家文创实验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志愿者队伍,引导企业增强版权保护意识。版权保护宣传覆盖企业一千家次。继续发挥文创实验区知识产权公共保护服务分中心职能,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版权保护活动,强化版权保护宣传工作,助力企业版权价值提升。

国家文创实验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版权更是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命脉。因此,帮助区域文化企业做好版权保护,国家文创实验区也是不遗余力。”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探索实践中,国家文创实验区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2+5”工作机制:2是指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和国家文创实验区版权服务中心,5是指在铜牛电影产业园、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尚8里文创园、三间房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设立5家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分中心与工作站携手合作,为文化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在“2+5”工作机制的驱动下,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模式,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专委会,拥有3位专家顾问,7位专业委员;建立朝阳区首个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专业岗位培训班,目前已有100余人通过培训考核,成为文创实验区志愿者队伍中版权宣传、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铜牛电影产业园打造知识产权特色园区,探索园区服务与知识产权服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此外,国家文创实验区还将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纳入“政策50条”:支持文化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工作,对向文化企业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给予一定奖励支持;依托北京朝阳区(设计服务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由之前的3-6个月缩短为10个工作日。

通过政策创新、精准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国家文创实验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18年底,实验区文化企业注册数已达3.9万家,较成立之初新增文化企业2.3万家。引进培育了宣亚国际、掌阅科技等90家上市文化企业(含新三板),天下秀、得到APP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文创实验区聚集了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万达文化、恒大文化、映客直播、腾讯影业、亚马逊卓越、蓝色光标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业,成为中国文化企业最聚集的区域。

在国家文创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朝阳区文化产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态势。全区已有798、751、莱锦、郎园、懋隆、恒通、惠通、塞隆、吉里、创立方等60余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改造建筑规模近30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老旧厂房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最聚集的区域和最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区域。2018年1-11月,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972.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收入的22%。截至2018年12月底,朝阳区登记注册的文化企业达到8.4万家,文化类上市企业195家(含新三板),文化类总部企业222家。


  • 30万+文化企业

    多维度搜索企业,支持有无联系方式、是否获得融资、是否获奖等高级筛选条件

  • 2万+获奖企业

    北京文化企业各种排行榜单和获奖名单。

  • 权威来源

    数据与国家权威网站同步实时更新

  • 全量数据

    工商数据,法律诉讼,新闻动态,企业年报等全量信息库